今天为大家推出特别版:苏羽老师的《用爱去修补天使的翅膀》
苏羽:2007年入职,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中共党员。参加工作十八年来,一直担任听障高考语文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大连市三好班级,所教学生多次获得大连市三好学生,高考成绩优异。曾获得“大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现任启聪高二一班班主任,大连盲聋学校工会主席。
用爱去修补天使的翅膀
十八年前,我第一次走进大连盲聋学校的大门,那天天气不太好,淋漓的小雨时不时地下一会儿。只看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士,被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子,拖拽着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转。两个人的嘴里都念念有词。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有那么一阵子,有两个身影在校园里转来转去,依旧是嘴里不断地嘀咕。我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好奇,问旁边座位上的老师,“外面那一老一少,他们在干什么?”那位老师很淡定,微笑,说:“新来的孩子,重度失聪,心智发育受到影响 ,班主任在带着他找爸爸呢。”说完,依旧是淡定,微笑。
但是,短短的一句话,对于我,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不是一所学校吗?老师怎么还要领着学生找爸爸呢?我会不会以后也要带着学生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呢?
我内心充满了恐慌。
十五年后,没有想到,我终成为了孩子们一直在寻找的“爸爸”。那年,疫情就像一只猛兽,它将我们的生活撕扯得支离破碎。2022年11月的一个清晨,我接到了学生小峰的微信:“老师,我们小区封了,租的房子里没有多少食物了。”一个聋哑孩子,独自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没法向周围的邻居求助......不一会儿,我就接到了小峰妈妈略带哭腔的电话。小峰父亲前一段时间刚刚去世了,母亲一直在普兰店务农。得知孩子被封在出租屋里,母亲几近崩溃。面对一位母亲的求助,作为班主任,我知道,我不能无动于衷。我搜罗家里所有的食物,八袋方便面,两条饼干,半箱午餐肉......当我抓起牛肉干时,六岁的儿子拉着我的袖口,眼睛红红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当时太着急了,或许儿子哭出来,那包牛肉干我可能就放下了。我冲出了家门,儿子应该很坚强,应该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做什么吧。路上,我遇到了七八轮警察设置的路卡,每过一处我都要将听障学生被困在出租屋里的事耐心地说一次,警察同志都很善良。到香炉礁桥下的时候,还派了一辆警车帮我开道。我到学生的出租屋所在的小区门口时,学生在铁栅栏门前露出来开心的笑容。我又向当地的社区反映了学生的难处,社区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加了学生的微信,单独和学生沟通情况。远远地,我看见学生用手语打出“像爸爸,放心”,我这一颗心突然平静了下来。但“像爸爸”、“像爸爸”的画面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真的配成为学生们的爸爸吗?回家的路上,车开得并不顺畅,一路询检。我突然觉得前方的路很长看不清方向。
那天晚上我回想起入职时“找爸爸”的故事,第一个映入我脑海中的,竟是当年给我解答疑惑那位老师淡定的微笑。我终于明白了那份淡定和从容背后的力量,是大连盲聋学校里每一位特教老师心底的大爱啊。
这份爱是走上讲台,伸出双手,却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
这份爱是深夜宿舍,搂着抽泣的学生,一起进入梦乡。
这份爱是让学生摸着老师的舌头,学习发音,学习说话。
这份爱是挺起胸膛面对世俗的偏见。
这份爱是教师们面对内心的恐惧,执着地追求自身使命和梦想。
“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谢先生的话伴我至今。
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到大连盲聋学校参观时,曾说:“我看着那些上课的老师,我突然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是需要一种勇气和一种献身精神的,因为老师们都是一些健全的人。他们在与我们说话处事时可以正常发挥,但与那些聋哑孩子在一起时,他们的教学及一切的交流方式都不一样了。长此以往,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压抑。”听到这里,我们很多老师,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那是我们把一生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得到理解的感动。
但很多人不曾想过,作为一名教师会被异样的眼神注视。我打手语,有人嘲笑我和学生,我想向他们解释,我知道他们未必会理解。但我知道,我必须站出来,只有我们不可放手。因此,我必须鼓起勇气,承受不被理解,托起那些残缺的花蕾,抚平那些心灵的伤痕,去修补天使们的翅膀。
每当我和学生在一起,那一张张美丽而纯洁的脸,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那花样的青春,花样的年华,花样的灵魂,却烙下了不幸的印记。此时此刻 ,我怎敢忘记最初的力量。
我们的老师嘴里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这个美丽的比喻也很自然、很轻松地说明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他们身上存在缺陷。而大连盲聋学校的老师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残疾孩子都是天上掉下来不知人间烟火的天使。他们快乐,他们知足。当老师微笑时,他们也会跟着老师傻乐,当老师哭泣时,他们好像比老师更加难过。我们的老师所做的就是修补天使的翅膀。
今天,如果有新来的老师,看见有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互相搀扶着在校园里前行,问我缘故。我也能淡定微笑着向他讲述“找爸爸”的故事:“新来的孩子,重度失聪......这个故事很长,这只是开头,终有一天,那个孩子也会找到你......”
我深深地知道,我们只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通老师。今生不会拥有金钱,不会拥有名誉,不会拥有权势和地位,但我们永远拥有爱,拥有大爱,拥有孩子,拥有一群特殊的孩子。我们是幸福的。我愿一生在特殊教育的园地里谱写这样一首平平淡淡却富含满腔爱意的歌曲。
今天为大家推出特别版:苏羽老师的《用爱去修补天使的翅膀》
苏羽:2007年入职,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中共党员。参加工作十八年来,一直担任听障高考语文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大连市三好班级,所教学生多次获得大连市三好学生,高考成绩优异。曾获得“大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现任启聪高二一班班主任,大连盲聋学校工会主席。
用爱去修补天使的翅膀
十八年前,我第一次走进大连盲聋学校的大门,那天天气不太好,淋漓的小雨时不时地下一会儿。只看见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女士,被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子,拖拽着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转。两个人的嘴里都念念有词。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有那么一阵子,有两个身影在校园里转来转去,依旧是嘴里不断地嘀咕。我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好奇,问旁边座位上的老师,“外面那一老一少,他们在干什么?”那位老师很淡定,微笑,说:“新来的孩子,重度失聪,心智发育受到影响 ,班主任在带着他找爸爸呢。”说完,依旧是淡定,微笑。
但是,短短的一句话,对于我,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不是一所学校吗?老师怎么还要领着学生找爸爸呢?我会不会以后也要带着学生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呢?
我内心充满了恐慌。
十五年后,没有想到,我终成为了孩子们一直在寻找的“爸爸”。那年,疫情就像一只猛兽,它将我们的生活撕扯得支离破碎。2022年11月的一个清晨,我接到了学生小峰的微信:“老师,我们小区封了,租的房子里没有多少食物了。”一个聋哑孩子,独自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没法向周围的邻居求助......不一会儿,我就接到了小峰妈妈略带哭腔的电话。小峰父亲前一段时间刚刚去世了,母亲一直在普兰店务农。得知孩子被封在出租屋里,母亲几近崩溃。面对一位母亲的求助,作为班主任,我知道,我不能无动于衷。我搜罗家里所有的食物,八袋方便面,两条饼干,半箱午餐肉......当我抓起牛肉干时,六岁的儿子拉着我的袖口,眼睛红红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当时太着急了,或许儿子哭出来,那包牛肉干我可能就放下了。我冲出了家门,儿子应该很坚强,应该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做什么吧。路上,我遇到了七八轮警察设置的路卡,每过一处我都要将听障学生被困在出租屋里的事耐心地说一次,警察同志都很善良。到香炉礁桥下的时候,还派了一辆警车帮我开道。我到学生的出租屋所在的小区门口时,学生在铁栅栏门前露出来开心的笑容。我又向当地的社区反映了学生的难处,社区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加了学生的微信,单独和学生沟通情况。远远地,我看见学生用手语打出“像爸爸,放心”,我这一颗心突然平静了下来。但“像爸爸”、“像爸爸”的画面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真的配成为学生们的爸爸吗?回家的路上,车开得并不顺畅,一路询检。我突然觉得前方的路很长看不清方向。
那天晚上我回想起入职时“找爸爸”的故事,第一个映入我脑海中的,竟是当年给我解答疑惑那位老师淡定的微笑。我终于明白了那份淡定和从容背后的力量,是大连盲聋学校里每一位特教老师心底的大爱啊。
这份爱是走上讲台,伸出双手,却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
这份爱是深夜宿舍,搂着抽泣的学生,一起进入梦乡。
这份爱是让学生摸着老师的舌头,学习发音,学习说话。
这份爱是挺起胸膛面对世俗的偏见。
这份爱是教师们面对内心的恐惧,执着地追求自身使命和梦想。
“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谢先生的话伴我至今。
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到大连盲聋学校参观时,曾说:“我看着那些上课的老师,我突然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是需要一种勇气和一种献身精神的,因为老师们都是一些健全的人。他们在与我们说话处事时可以正常发挥,但与那些聋哑孩子在一起时,他们的教学及一切的交流方式都不一样了。长此以往,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压抑。”听到这里,我们很多老师,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那是我们把一生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得到理解的感动。
但很多人不曾想过,作为一名教师会被异样的眼神注视。我打手语,有人嘲笑我和学生,我想向他们解释,我知道他们未必会理解。但我知道,我必须站出来,只有我们不可放手。因此,我必须鼓起勇气,承受不被理解,托起那些残缺的花蕾,抚平那些心灵的伤痕,去修补天使们的翅膀。
每当我和学生在一起,那一张张美丽而纯洁的脸,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那花样的青春,花样的年华,花样的灵魂,却烙下了不幸的印记。此时此刻 ,我怎敢忘记最初的力量。
我们的老师嘴里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这个美丽的比喻也很自然、很轻松地说明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他们身上存在缺陷。而大连盲聋学校的老师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残疾孩子都是天上掉下来不知人间烟火的天使。他们快乐,他们知足。当老师微笑时,他们也会跟着老师傻乐,当老师哭泣时,他们好像比老师更加难过。我们的老师所做的就是修补天使的翅膀。
今天,如果有新来的老师,看见有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互相搀扶着在校园里前行,问我缘故。我也能淡定微笑着向他讲述“找爸爸”的故事:“新来的孩子,重度失聪......这个故事很长,这只是开头,终有一天,那个孩子也会找到你......”
我深深地知道,我们只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通老师。今生不会拥有金钱,不会拥有名誉,不会拥有权势和地位,但我们永远拥有爱,拥有大爱,拥有孩子,拥有一群特殊的孩子。我们是幸福的。我愿一生在特殊教育的园地里谱写这样一首平平淡淡却富含满腔爱意的歌曲。